会员登录 | 邮箱登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您的位置: 首页> 行业研发 > 业务探讨
业务探讨
多视角看信托公司人力资源
2017-05-22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浏览量:

近期,百瑞信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基于对行业68家信托公司2016年报数据的汇总和研究,从整体情况、结构、业绩及用人成本等视角对全行业人力资源情况进行了分析。

一、信托从业人员概况

1.信托行业总人数小幅增加,增速稳定

根据年报数据,截至2016年末,信托从业人员达到18,401人,较2015年末的17,554人增加847人,增幅为4.8%,与2015年4.6%的增速基本持平。从信托公司平均员工数量看,2016年末,68家信托公司平均员工数量为270人,较2013年末的平均数212人增加27%。总体上看,信托公司平均员工数量走势与行业总人数走势基本一致,2008年到2013年快速增长,2013年后进入平稳增长阶段。

2.信托公司间员工数量差别较大

从2016年末数据来看,员工数量超过千人的有1家,但员工不足100人的公司有5家。员工数量最多的3家公司合计3,844人,占行业总人数的20%,较2015年下降2个百分点;员工数量排名前10的信托公司员工总数是6,760人,占行业总人数的37%。总体上看,信托行业员工数量集中度仍非常明显,但从2014年以来,员工数量集中度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这充分说明信托行业并非人力资源密集型行业,人员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会呈现稳定和整合的趋势。

二、从业人员结构分析

1.年龄结构:30-39岁员工成为绝对主力军

2016年年报中,61家公司公布了员工年龄结构。公布年龄结构的61家信托公司共有员工17,167人,其中29岁以下的员工5,441人,占比31.7%;30-39岁员工8,097人,占比47.2%;40岁以上员工3,629人,占比21.1%。40岁以上员工占比高的信托公司以地方型信托公司为主,并且人员规模均较小,这些信托公司普遍成立时间较长并且人员一直处于稳定态势。30岁以下以及30-39岁员工占比高的信托公司多集中在北京、上海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并且30岁以下员工占比高的信托公司多数属于近几年人员增加较多的公司,其中至少有10家以上信托公司30-39岁员工占比均在50%以上。总体来看,一线城市以及东部沿海地区信托公司员工较中西部地区更加年轻化。

2.学历结构:硕博占比首次达到50%

2016年,68家信托公司均公布了学历结构,其中博士人数377人,较2015年增加22人,占比为2%;硕士人数8,786人,较2014年增加649人,占比为48%;本科人数7,997人,较2015年增加218人,占比为43%;专科及其他学历人数1,241人,较2015年减少42人,占比为7%。2013年以来,硕士人数开始超过本科人数,成为信托行业的主力军,截至2016年末,硕博人数占比首次超过50%。随着整个人才市场学历结构的优化,以及信托公司人才战略的推进,可以预见,硕博会成为信托行业的主力,硕博占比可能呈现进一步提升的趋势。

3.岗位结构:业务职能人员占比呈现下降趋势

自2010年以来,信托业务人员占比在55%左右,中后台人员占比35%左右。2016年末,信托业务人员占比超过行业平均数56%的有37家,超过70%的有5家,不足40%的有6家。业务人员/职能人员(业务职能比)可以反映中后台人员对业务人员的支撑情况。2016年末,信托行业业务职能人员比为1.61,行业平均数左右的有33家,最高达到7以上,最低的仅0.5。由于不同公司组织架构不同,各部门的分工也不相同,例如有的公司设置专门的信托运营部或运营管理部,对于信托项目进行统一的后期管理,但有的公司将这些职能放到信托业务部门,并且可能不同公司的统计口径也有差异,因此,业务职能比并不具有绝对的意义。但是,业务职能比过高的信托公司仍应关注中后台人员的扩充或者部门之间职责的分配问题,以确保业务的拓展有坚实的保障和基础;业务职能比过低的信托公司则需要注意经营效率以及业务人员积极性等问题。

三、人均经营业绩

1.人均净利润稳中缓降

2016年,信托行业加权平均人均净利润为341万元,与2015年相比下降4万元。纵观信托行业多年的发展,信托行业人均净利润2012年首次突破300万元,2013年持续增长至341万元后,2014年有所下降,其原因在于行业人数的增加并未带来净利润的同步增长。2015年多家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造成营业费用增长,因此净利润增速低于总收入增速7个百分点,人均净利润仅增长19万元。2016年信托行业总收入较2015年有所下降,但净利润仍实现3%的增加,不过由于从业人员数量相应的增加,人均净利润较2015年有所下降。从具体信托公司来看,人均净利润超过千万元的信托公司有3家,不足百万元的有7家,最高的达到2,520万元,最低的仅22万元。总体来看,人均净利润排在后10位的公司与2015年差别不是很大,并且与净利润的排名也较为一致,可见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小规模的公司要实现逆袭是比较困难的。

2.人均信托规模稳中缓升

2016年末,信托行业人均信托资产规模11.3亿元,较2015年增加1.8亿元,超过平均数的有24家,超过20亿元的公司有8家,不足2亿元的有3家,最低的仅为0.97亿元。从人均集合信托资产规模看,2016年末行业平均数为4亿元,较2015年的3.1亿元增加0.9亿元。从具体公司来看,超过行业平均数的有24家,最高达到13.6亿元,但其人均集合信托资产规模较2015年降低2亿元。人均集合信托资产规模不足1亿元的公司有6家,其中不足2,000万元的有3家,最低的仅228万元。

3.人均总收入有所回落

2016年信托行业人均总收入635万元,较2015年的695万元低60万元,降幅为10%,为2009年以来首次出现人均总收入负增长。与人均总收入相反,人均信托业务总收入却扭转了2015年的下降趋势,实现了2%的增长,达到415万元。从原因上看,这与2016年自营业务收入大幅下降导致总收入的下降,而信托业务收入实现7%的增长有关。从具体公司看,人均总收入最高的达到3,108万元,但也有公司不足百万元。

四、用人成本分析

1.分析和判断薪酬情况:资产负债表VS现金流量表

金融行业的薪酬一直是社会非常关注的话题,有些分析习惯以人均应付职工薪酬作为衡量个体公司薪酬水平的重要指标。但实际上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项——“应付职工薪酬”仅指期末未发放的职工薪酬,由于各公司的薪酬机制不同,有的采取延期和分期发放的形式,有的则采取当年发放的形式,人均“应付职工薪酬”并不能客观地反映各公司上一年的薪酬水平。

从信托公司年报看,现金流量表中的“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现金”项,与员工薪酬最为接近。该项指标反映企业实际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由于该指标包含了除工资之外的各种为员工支付的其他费用(包括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等,以及为职工支付的其他费用,例如五险一金以及税收、福利费用、职工教育费用等其他费用),因此,这一数据应该远远高于该公司员工的实际薪酬,可以视为信托公司的用人成本。然而,现金流量表属于选择性披露的财务报表,多数公司并未披露,因而无法藉此对整个行业的薪酬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

2.信托公司人均薪酬从核算到发放都暗藏玄机

2016年有8家信托公司披露了“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现金”,对这8家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第一,信托公司之间人均薪酬水平差别较大,以2016年“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现金”为例,有3家人均用工成本,包含公司支付的福利保险费等项费用,合计超过百万元,也有的公司仅30万元左右。第二,人均应付资金普遍高于人均实付资金,在人均应付资金较高的几家公司中表现更为明显,这表明多数公司的薪酬采取了延期或分期支付的方式。不过薪酬水平相对较低的几家公司中,人均实付和人均应付的差异不大。第三,信托公司的股东背景对薪酬水平影响较大,如民营背景的信托公司薪酬相对较高。

(作者陈进为百瑞信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