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由中国信托业协会、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建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数智赋能·服务新征程”信托业首届金融科技年度论坛以线上方式成功举办。在活动期间,建信信托党委委员、首席财务官(副总裁)王晓薇就信托公司数智化转型路径进行发言,以下为主旨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信托业的同仁,大家好。我是建信信托王晓薇,非常感谢中国信托业协会和中信登公司,为大家搭建这样一个会议交流平台,一起为了信托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出谋划策,共谋发展。作为本次会议的承办方,我代表建信信托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在过去的两三年时间里,建信信托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和实践。借这个机会,做一个简单的分享,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成长。
一、制定数字化战略,完善组织体系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金融科技已然成为金融行业高速发展的核心引擎。近年来,信托行业面临资管新规、战略转型、业务创新等一系列内外部生存和发展压力,纷纷开展了数字化转型工作。一直以来,建信信托致力于打造“一流全能型资管公司”,开展业务覆盖了一二级市场、另类投资、投行、财富管理等,为传统非标融资业务模式定制的管理流程、信息系统出现明显不适应性。在此背景下,公司决定以支持业务转型为目标,从流程和管理上的痛点入手,以问题为导向,驱动开展数字化转型。
2020年4月,公司党委明确提出“科技赋能,打造数字建信、智慧建信”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同年8月,公司成立业务管理改革与数字化建设委员会(简称“数字委”),下设三个工作组:业务运行改革与流程再造工作组、数字化建设工作组、及数据治理工作组,至此,具有建信信托特色的“一委三组”数字化转型组织体系初步形成。
在战略落地方面,建信信托充分借鉴了建行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的实施方法论和工艺,同时,引入专业咨询机构,对建信信托科技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分析,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各取所长、兼容并蓄的方式,完善形成了具有信托特色的科技治理架构体系,发布了建信信托金融科技工作三年规划,从战略蓝图实施、能力蓝图规划、企业架构治理、项目流程管理、技术底座夯实、职能团队构建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描绘和详细路径规划。
按照规划,到2023年底,建信信托将实现数智引领,科技定位将被重塑为科技与业务共创赋能,同时,基于数据治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效果显著,持续支持业务创新,数字文化深入入心,建信信托成为具有金融科技思维能力的、具有互联网基因的一流资管公司。
二、业技充分融合,加速重点业务条线转型升级
“业技融合,业务部门与科技部门相向而行”,公司党委把这一条放在了对数字化转型工作要求的首要位置。
业技融合的基础,首先要从思维方式的转变开始。一方面,需要业务人员去主动了解数字化建模的方法、具备数字化、模型化的科技思维能力,另一方面,需要科技人员去主动学习业务知识、掌握业务流程、识别业务痛点,具备客户、业务价值优先的业务思维能力。公司在科技部设立了产品经理团队,同时在重点业务条线部门,相应设立ITBP团队,和产品经理一起,进行本条线业务数字化顶层设计和需求细化。
业技融合的落地方面,结合建信信托自身的业务需求及流程特点,参考了业界优秀建模方法,最终形成了具有信托特色的业务数字化建模方法及流程。基于该方法,总结归纳出公司16个一级业务能力,包括业务运作层的营销与渠道管理、客户管理与服务、产品运营管理、投资研究等8个能力,业务支撑层的法律合规管理、监督管理、整体风险管理等5个能力,以及基础应用层的内部管理、企业财务等3个能力。通过对这些一级能力的层层细化,形成深度达4级的能力蓝图,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企业级架构蓝图。
公司按图索骥,目前已经初步搭建完成了“纵向有层次、横向可解耦”的“三大中台”架构体系基础,并逐渐发挥作用。例如,在财富管理领域,作为核心业务中台之一,升级后的财富系统同步点亮“三大中台”多项能力,合理构建灵活、敏捷、安全的业务场景,通过全流程“数字化”和关键场景“智能化”,有效实现了家族信托业务全生命周期一站式管理,极大提升了服务响应速度和精细度。系统上线后,申请到签约的平均周期减少了12天;技术底座实现“标准化”,为家族信托业务筑起了牢固的安全护城河;业务流程实现“自动化”,保障家族信托业务流程的稳定、高效运转;项目进度实现“可视化”,支持全程全方位检视项目进度、投资行为、账户分配等信息,极大优化了客户体验;此外,在智能分配、智能风控方面,也都有应用落地。新的财富系统,提升了家族信托服务承载能力,在迈向家族信托智能化的过程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三、蓝图设计引领,企业架构治理重在落地
在企业级架构蓝图落地过程中,保证各系统的建设不偏离,是企业架构治理需解决的核心问题。针对“重宏观规划,轻微观落地”的行业通病,建信信托通过多年实践,逐渐形成了“控制两个节点,把握一个方案”的企业架构治理框架,取得良好效果。
两个节点是指“可行性评审”、“架构评审”两个关键节点。在可行性评审阶段,实现系统建设与业务能力的准确映射;在架构评审阶段,实现系统建设与业务能力的准确承载。
一个方案就是系统设计方案。公司建设架构治理管控平台,实现了系统设计资产自动沉淀和架构管控的闭环管理,开创了资管行业架构治理领域的智能化先河,让企业级架构治理工作落到了实处。
经过持续建设,多项企业级能力被点亮,并迈入了深度拓展的新阶段。例如,在营销与渠道管理、客户管理与服务等多个领域中,销售管理、客户管理、智能客服、TA管理、账户中心、信评和资产池管理等系统,均已经实现多批次迭代投产,企业级架构蓝图走出纸面,不断做深做实。
四、完善数据治理体系,释放数据价值
信托公司普遍面临数据痛点,如数据质量不佳、标准不统一、数据孤岛等,建信信托因其业务全面性,上述痛点更加突出。
为解决数据痛点、发挥数据价值,建信信托结合公司业务特点,构建了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包括数据管理、数据中台、数据应用、监管报送四大领域,落地效果显著,2022年受邀在北京银保监局分享经验。
在数据管理方面,一是完成数据标准的制定及落地;二是在抽象全量业务数据基础上完成了9大主题的企业级数据模型设计;三是完成数据安全分级;四是完成了全量数据资产盘点及线上化管理。
在数据中台方面,发布了《数据中台建设方案》,按图索骥建设大数据平台、企业级数据仓库、数据集市等中台能力,打造通用的数据服务,提升数据质量和使用效率。
在数据应用方面,一方面推进“业务数据化”,通过数据高速公路打通业务上的断点、堵点。另一方面,推进“数据业务化”,发挥数据价值。目前,已建有债券信用评级、证券投研分析、信息披露等数据应用能力,支撑公司经营管理。
在监管报送方面,在源系统数据采集、质量校验、报表自动生成报送等方面持续发力。截止到2022年底,报送自动化率已达87.5%,其中EAST、全要素、利率报备、人行资管等主要监管报表均实现全面自动化。
五、推动底座建设,夯实数字化技术基础
在信托业面临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今天,敏捷、安全、标准、可控,逐渐成为科技团队交付的要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量身打造一套完整、安全、规范、企业级的技术底座,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工作。
在敏捷项目实践方面,建信信托建立敏稳双态项目交付流程,敏态项目最短周期缩短为7天;引入并投产了DevOps一体化研发平台,版本构建部署效率提升了50%以上,该平台还获得了2021年人民银行《金融电子化》“金融科技应用创新奖”。
在安全合规方面,公司从数据安全、桌面安全、应用安全和网络安全等多维度提升安全门槛,扫清高危风险敞口,保护客户信息安全,建立了常态化安全运营管理机制。
在基础设施方面,借力集团金融安全能力,在安全基线管理、高可用和容量管理、系统灾备建设等方面能用尽用,部分领域达到了银行级的安全运维标准。
在自主可控方面,信托行业普遍面临厂商产品繁多、水平参差不齐、外购系统水土不服等问题,建信信托在自身科技力量有限的情况下,紧紧抓住基础底座标准化规范化这个牛鼻子,从统一开发框架、通用技术组件、新技术应用等方面,持续打造匹配自身业务特色的技术中台,促进外部产品和自研系统的有机融合。
六、结语
通过近三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建信信托在数字化转型工作上,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今天有机会给大家分享出来,希望得到大家的斧正,也希望听到更多的案例分享,大家一起推动信托行业金融科技的进步,共同促进整个行业数字化能力的健康有序发展。
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