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邮箱登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您的位置: 首页> 原投资者教育下级栏目 > 投资技巧
投资技巧
长期信托为何不受青睐
2015-01-16 作者:姚进 来源:经济日报 浏览量:

一般来说,理财产品的期限越长,其收益率也相对越高,尤其在可能进入的“降息时代”,投资者在资产组合中更应尽量配置中长期的产品,以获取更高的收益,实现资产的稳步增值。因此,信托产品中也应该是长期信托更受投资者的欢迎,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长期信托产品似乎并未得到投资者的青睐。

偏好的“误导”

2014年12月27日至2015年1月2日的信托周报数据显示,26款新发行产品从期限上看,平均期限21.00个月,环比缩短0.06个月。这一趋势在1月3日至9日的信托周报数据中得以延续并甚之:59款新发行产品中,共有56款公布了期限,平均期限18.14个月,环比缩短2.86个月。

“几年前还可以经常看到信托公司发行4年或5年期的集合信托产品,最近两年越来越少见了。”一位信托从业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投资者在咨询、购买信托产品时,大多会详细咨询一到两年期限的信托产品,而对于长期限的信托产品很少关注。

“如果让我选择信托产品,按期限这个标准来衡量的话,我会更倾向于挑选12个月的,最长不超过24个月的产品。”在银行工作的小刘说,大额资金的机会成本也更高,投向这个地方就失去了投向其他地方的机会和收益,与此同时,资金在“一个篮子里”放的时间越久风险也就越大。

记者征集了不少信托投资者,从他们的回答不难发现,对长期信托产品投资者主要有以下几点顾虑:对长期信托产品的信心不足;担心没有了“刚性兑付”怎么办;对5年、10年之后的市场走势不明朗等等。总的来说,投资者不愿意长期持有这一信托产品。

那么,作为“卖方”的信托公司呢?以去年11月的月度数据为例,普益财富统计显示,共有59家信托公司发行了1051款集合信托产品,发行数量环比上升323款,增幅44.37%,创历史最高水平。然而从产品期限看,在已公布期限的713款产品中,3年期以上产品才发行了9款,占比1.26%。

长期信托产品为何不受青睐?在中诚信国际创新业务评级部副总经理闫文涛看来,更多的是缘于投资者对长期信托的兴趣不足。“当前国内投资者还不像国外投资者那么成熟,另一方面,短期内市场无风险利率的高企也使得投资者比较短视。”

信托产品期限缩短的趋势一部分是由于投资者偏好的“误导”,而另一部分则和信托公司不愿意研发、售卖此类产品有关。“目前我国的信托公司也是趋向于商业银行的运作模式,以赚取利差为主,发行的信托产品‘借短用长’,这样差价就会扩大。”普益财富研究员范杰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春天在哪里

“在经济数据低迷的背景下,降息显示出货币政策操作将由定向宽松为主转向降息降准周期,未来的存贷款基准利率仍存在一定的下调空间。”不过,在信托理财专家看来,信托产品对利率似乎并不敏感。

恒天财富研究报告同样指出,央行之前的降息举措将使信托等非标债权投资标的的收益率更为市场化,且和信贷利率之间存在一定的断层,几年内受到降息的影响不会太明显,这反而凸显了此类产品的优势。

这是否意味着信托产品,尤其是一直以来低迷的长期信托将迎来“春天”?

“对于投资者来说,目前若买入新的信托产品,长期限的信托将是较优选择,可以提前锁定较高收益。”市场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间还将处于降息通道中,信托产品收益率也会下行。因此,买一年期限以内的信托产品没有太大意义,等到期退出来时,再买新的产品,收益率可能会比现在更低。

不过,对于成熟稳健的投资者来说,对资金流动性要求较高。“目前信托的转让平台还未搭建,投资者止损操作颇有难度,这也是长期信托不受青睐的原因之一。”范杰表示。

“如果想改变这种局面,可能还是需要从我国信托业的运营机制上作出调整,目前信托业仍采取商业银行的运作方式。”范杰指出,信托行业的发展还未完全回归到“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质意义上来,其盈利机制要转变为向投资者收取管理运用费的方式。

尽管如此,范杰指出,由于打破“刚性兑付”尚需时日,这个转变过程也较为漫长。“业界较认可的解决刚性兑付的创新形式也有,比如日本的保本型信托产品等,但对于监管层来说,目前这种商业化形式尚难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