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信托这十年沙龙第二期
李青云:长期资产管理模式或是可行之路
字体:【 】  【打印
[2011-10-18]    来源:和讯网    浏览量:

  和讯信托消息 2011年7月15日,由中国银监会非银部指导,中国信托业协会同和讯网联合主办的2011年和讯网信托业系列沙龙之“我看信托这十年”第二期在中国信托业协会举行。人大信托基金研究所研究员李青云在主题发言中表示,信托业应借鉴国外私人银行模式转向长期资产管理。他同时建议,信托经理的培养方向可以考虑以资产配置为主,而不是直接投资。

 

  以下为人大信托基金研究所研究员李青云发言实录:

  今年是《信托法》颁布十周年,而我关注信托行业有九年的时间。人大信托基金研究所的创始所长是我的导师,他对我循循善诱,说信托是四大金融支柱行业之一,我就来了。来了之后发现,信托这个支柱好像不是很“支柱”啊?直到2007年之后,信托才给我带来了比较荣耀的感觉。

 

  信托业未来方向在哪里?我想提供一个方向,大家一起来考虑一下。

 

  我建议借鉴国外的私人银行模式。国外私人银行实质上就是信托机构,他们不是只收取销售佣金而主要收管理费。国内信托产品是设定期限的,海外信托业务很多受托的是家庭或家族资产中的一部分,受托方对资产进行配置管理,比如购买其它投资产品,这部分资产长期稳定存在。受托方收取资产管理费,甚至可以分享利润分成,或者在二次购买中获取其它收益。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是,不必担心它的兑付时间问题,伴随资产量的沉淀,资产规模可以不断扩张,管理费可以不断收取。

 

  我认为这个业务若能做起来,将会开辟一个新的方向,并且这将是未来最主要的方向之一,无论是PE产品,房地产产品,还是证券产品都可以嫁接在信托这个平台上。

 

  经常听信托业内朋友谈论业内的专业人士水平高低问题,从另外一个角度想,是不是要求所有的信托经理全都是基金经理的水平?我认为没有必要。信托经理可以不是做直接投资的基金经理,但可以是类似FOF的基金经理,这种基金经理只做产品的比较和选择,也就是研究资产配置。信托公司培养专门做资产配置的信托经理是值得探讨的方向。

 

  另外,我此前刚刚参与了一款杠杆对冲产品的设计,是外贸信托的产品,可能是国内第一个杠杆对冲基金,产品刚发完,《信托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业务指引》就出台了,结果第二个产品就不能做了。应该说《信托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业务指引》的很多内容是比较审慎的,给未来留下了更多空间。但有一点需要注意,针对股指期货在套保交易里的额度要求,对信托产品的监管很严,空间很小,但券商集合理财和基金专户的空间却很大,他们可以推出稳健的市场中性策略对冲产品,但信托推不了这个产品,相当于让出一块市场给券商或基金公司。

 

  最近几年的发展是信托业走向复兴的基础,其中最大的原因是财产性收入越来越多,相比之下,除了信托,任何一种单纯产品结构都不可能解决客户未来综合性的财富管理需求。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