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要闻 >  正文 > 

上海信托陈兵:以信托之力,奠基善业长青之路

2025-11-03 浏览量: 作者:刘艺文 来源:央广网

2025年10月30日,“信托之力善行共生”上海信托慈善信托十二周年主题活动在上海华侨大楼成功举办。

2013年底,在行业几乎没有先例的情况下,上海信托正式决定探索设立公益慈善类信托,支持云南教师到上海参加培训,并于2014年正式落地。12年来,上海信托充分利用慈善信托账户安全独立、权利义务明晰、信息公开透明、架构灵活多样等独特优势,通过“引进来”“走出去”两个维度助力中西部教育、医疗、乡村振兴等领域人才的成长与发光,累计募集了慈善资金2亿元,设立了150多个慈善项目、覆盖了24个省级行政区,直接受益人群超1.4万人次。

上海信托党委书记、总经理陈兵

12年的公益慈善之路,12年的善业创新探索,上海信托做出了哪些努力?取得了什么成果?对未来又有着怎样的期许?带着这些问题,央广网采访了上海信托党委书记、总经理陈兵,他用“服务之路”“创新之路”“生态之路”“长期之路”来概括和解答。

一条以人为核心的服务之路。上海信托的公益慈善着眼点在于“授人以渔”理念,推动教育、医疗、乡村振兴领域的人才培养和能力提升。利用公益慈善信托架构,在云南省教育厅、扶贫办,上海师范大学及上海市团市委学校部等多方力量的支持下,每年由云南当地政府选拔100名贫困地区中小学乡村校长及骨干教师到上海标杆中小学参加为期两周的理论培训及跟岗教学。培训结束后,校园内网、授课课件等网络资源也持续向云南受助地区学校教师开放。据统计,上海信托至今已累计在16个省份,举行了32期校长教师培训班,培训了超过5000名校长教师,带动影响了近500万学生。

2019年,上海信托将教育领域的慈善信托相关经验复制推广到医疗健康领域,将公益慈善资源投向医护人员群体,与中山医院合作开展了江西省心血管医护人员赴沪再培训项目。在6年多的时间里,上海信托携手上海中山医院、华山医院、瑞金医院、长海医院、上海肿瘤医院、第一人民医院等9家上海顶尖三甲医院,与新疆、西藏、青海、江西、安徽等地卫健委合作,通过赴沪3-6个月的集中培训、在上海各大医院跟岗学习、在当地组织医护培训项目等方式,累计培训了医护人员3000余人次,为来自中西部100多个县的150多家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提供了全方位、零距离学习先进医疗救护经验的机会。

在乡村振兴领域,上海信托也努力践行“投资于人”的理念。2019年,上海信托在中国信托业协会定向帮扶点甘肃省和政县和临洮县设立了县乡两级干部赴沪培训慈善信托,与复旦大学国务学院合作组织为期两周的综合能力提升培训,并开展上海周边示范村交流、乡村改建专家团队面对面、乡村改革法律问题咨询等各类相关培训活动,累计为来自甘肃、新疆、宁夏、安徽等6个省、十余个县的230余名县乡两级干部提供了深度培训和县域治理调研支持。

可以说,上海信托的公益慈善实践,致力于打造一条以人为核心的服务之路。

一条不断迭代深化的创新之路。2018年,上海信托发起设立了“上信上善”慈善信托,开创了慈善信托业务母信托架构模式;不断推动信托架构更新迭代,创新采用客户积分捐赠、设立捐赠人建议基金、创设附带捐赠功能的资产管理信托、运营外滩111艺术空间、打造公益咖啡馆、支持野生动物保护等方式,让公益慈善成为公众可参与、日常可践行的生活方式。特别是从2021年开始,上海信托在“云南模式”的基础上,扩充教育帮扶慈善信托内涵,与公司客户共同发起设立“上善”系列上信至善中西部地区教育助学慈善信托,焕新打造了以三年为周期的深度教育培训“陕西模式”。这个项目由陕西省教育厅负责参训校长的遴选、评估及考核,由上海师范大学制定研修方案并组织实施,有针对性地开展陕西校长赴沪研修和跟岗学习、上海教育专家团队赴陕实地指导、学员分组每月线上研讨等多元化的教学培训活动。在为期三年的学习中,项目组还为每组学员配备了一位教育学教授,指导学员推进学校办学改革、分享交流学校办学经验和心得。三年来,研修班校长共公开发表期刊论文37篇,获得市级以上立项课题14项,获得县级以上表彰29人次。

对于公益慈善的诉求与信托的结合,上海信托仍在不断探索,持续升级,这是一条不断迭代深化的创新之路。

一条彼此共同成就的生态之路。没有信托业协会、合作基金会、公司客户、各高校、医院等合作伙伴的倾力襄助,“上信上善”慈善信托就始终只是独木、无法成林。公司用“种子资金”“天使项目”放大慈善行动的示范效应,推动合作伙伴共同开展慈善信托项目,在帮助客户实现公益愿景及精神传承双重价值的同时,也形成了长期、稳定的社会善意供给和公益支持。公益慈善事业的核心是信任,公众只有相信善意能真正抵达受助者、资源能被透明使用,才会愿意参与。上海信托的慈善信托,已经为每一粒“慈善种子”提供了生长发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依托上海信托的专业服务明确权责边界、高效匹配资源、降低参与成本、激发公益热情,从单一项目到生态营造,共同为社会公益带来长远价值。

正因如此,上海信托的公益慈善道路,也是与合作伙伴携手相伴,彼此成就的生态之路。

一条始终坚守的长期之路。上海信托做慈善信托绝不是一阵风,而是要做一项长期的事业,通过长期的承诺,努力将“上信上善”慈善信托打造成为社会治理的公共平台和“人民金融”“惠民信托”体系性运作、品牌化发展的最佳实践。上海信托在2015年建立了专职化的公益慈善团队,并于2017年设立了独立的慈善信托部,在战略、文化、组织、人才上体制性、机制性推进。上海信托将慈善信托作为信托业务“三分类”的重要一个业务类型,提出“慈善账户”的概念,将财富管理账户与慈善账户充分交互,鼓励家族信托客户在财富传承的过程中将善心传播,通过财富管理的耐心服务,形成资产管理的耐心资本,最终形成可持续的耐心公益;在资产管理信托中开通慈善捐赠功能,成立了“红宝石”萤火系列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即为带有慈善捐赠功能的信托计划,通过“资管产品+慈善信托”的产品设计,鼓励公司客户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将收益超过业绩报酬计提基准的25%部分,定向捐赠至公司发行的教育帮扶慈善信托,使得慈善资金来源更加广泛,慈善项目的运营更有保障。

2025年,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新疆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海信托还以慈善信托为牵引,与浦发银行六家西部分行签署“山海同心上善西行”金融向善计划协议,在西藏拉萨开展“睿智未来”教育赋能慈善项目,捐赠洛扎县中学多功能活动中心建设项目,覆盖当地学生超过800人;在青海西宁及新疆喀什开展“善医赋能”医护培训慈善项日,支持2个地区医护人员赴上海医院进行进修培训;支持喀什莎车县的科创教育帮扶项目,为当地的学校建设“实物化学元素智展示系统”。上海信托正在与喀什地区行政公署、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推进“上信上善三交”计划签约,锚定中央赋予新疆的“五大战略定位”,支持当地建设国门医院和国门学校,“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通过签约,形成对当地慈善投入的长期承诺,将慈善信托的事业永续经营下去。

公益慈善,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应该担起的重担。慈善信托,是上海信托携手自己的员工和合作伙伴,选择的一条始终坚守的长期之路。

陈兵指出:“慈善的价值在于互相温暖、相助的意义在于彼此照亮。从善意种子到花香满园、从开枝散叶到生态丛林,上海信托在众多合作伙伴的支持下,用12年的时间,孕育了一条可行、可持续的慈善之路。未来,上海信托希望能与社会各界一起,不断挖掘慈善信托不可替代的特色功能,提高生活品质、加强公共服务、提升民生福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