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2日,特殊需要信托法治研讨会在中国政法大学海淀校区举行。本次研讨会是国内法学界首次就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特殊需要信托制度举办的高规格学术会议,对于推动中国特殊需要信托制度的研究和建设具有开创性意义。该研讨会由北京市法学会批准、资助,由北京信托法学研究会主办。
北京市法学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会长王桂芳表示,完善特殊需要信托法治,不仅是健全我国信托法律体系的应有之义,更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挥法治人文关怀的必然要求,期望特殊需要信托在政策推动与制度完善中走入更多家庭,守护万家灯火,真正成为保护特殊人群权益的重要制度保障。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于飞教授表示,建立特殊需要信托制度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希望通过各方面的充分交流、研讨在制度建设的重大问题上、疑难问题上取得基本共识,从而明确中国特殊需要信托制度的建设方向。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吕世明表示,在特殊需要信托事业上,要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将特殊需要信托业务纳入法治轨道,充分依据法律法规和制度提供可持续保障;在特殊需要信托制度建设上,要培育共识,实现各方面的联动协同,各方面要齐心协力地推进制度完善,推动特殊需要信托制度在中国式现代化和我国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
北京信托法学研究会会长任自力表示,特殊需要信托制度是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中最短的短板、最需要补上来的短板,推动中国特殊需要信托制度的构建和不断完善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战略部署的重大行动,希望学术机构、专家学者与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密切合作,为中国特色现代特殊需要信托制度的不断完善、改进、提升提供持续性智力支持。
此次研讨会发布了北京市法学会专项委托课题——“构建中国特色特殊需要信托制度的主要方向、基本模式和重大任务”的研究成果。据该课题联合主持人、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副主席王向前介绍,特殊需要信托是满足残疾人、失能失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生活保障需要的一种信托业务,中国的特殊需要信托制度目前正处于构建制度框架的关键时期,本次会议对于凝聚各方共识、支持政府各有关部门推进中国特色特殊需要信托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课题联合主持人、中国政法大学信托法研究中心主任赵廉慧教授对特殊需要信托制度的主要方向、基本模式和任务等进行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