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邮箱登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房地产信托11月融资规模环比增86.6% 私募投行式发展亟待转型
2013-12-06 作者:徐天晓 来源:证券日报 浏览量:

    11月份共成立房地产信托总计230.73亿元,而10月份成立规模仅为123.65亿元


    受到证券投资信托发行量增加的影响,10月份房地产信托成立规模不及金融类信托,仅成立123.65亿元,占同期集合信托的28.92%,不及金融类信托产品的30.91%


    今年以来,集合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持续处于下跌态势,而临近年底,却出现反弹迹象。


    记者根据用益信托的在线统计工具统计,以产品的成立日期计算,11月份集合信托产品预期平均年收益率为9.07%,高于今年10月份的8.70%。今年来集合信托的预期收益率普遍维持在8%-9%之间,而11月份的平均收益率仅低于1月份最高的9.08%。


    此外,相比房地产信托在10月份成立规模下降的情况,11月份房地产信托又强势回归,成立规模总计230.73亿元,环比增加86.6%,平均年预期收益率为9.6%,占11月份成立信托规模的36%。


    房地产信托规模增长
    11月份共成立集合信托产品445只,成立规模为626.33亿元,平均期限为1.63年。其中,表现比较抢眼的仍是房地产信托。成立数量共67只,成立规模总计230.73亿元,环比增加86.6%,平均期限为1.84年,年化平均预期收益率为9.6%,占全部成立信托规模的36%。


    今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信托几乎一直是信托公司集合信托中投资比重最大的项目。一方面因为房地产市场的回暖使得信托公司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房地产项目当中;另一方面,基建信托等信托的持续低迷也使房地产信托异军突起。


    不过,今年10月份,房地产信托曾一度失去“宝座”,资料显示,受到证券投资信托发行量增加的影响房地产信托成立规模不及金融类信托,仅成立123.65亿元,占同期集合信托的28.92%,不及金融类信托产品的30.91%。


    不过,房地产信托在今年11月份的暴增,显示信托公司在10月份对房地产信托只是短暂的冷淡。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1各月份,集合类房地产信托的成立数量已达到840余款,成立规模约为2445亿元,在房地产信托不断爆发风险的同时,不少分析人士指出,房地产信托单体风险仍需警惕。


    转型三大方向
    房地产信托在信托公司整体增速下降的情况依然稳居成立规模的首位,在业内人士看来,主要是因为房地产资金需求量大,以及房地产行业能够承受信托的高成本。


    不过,随着基金子公司及其他金融行业通过“类信托”业务与信托公司产生竞争,仅仅通过融资类的房地产信托项目难以支撑信托公司未来的业绩发展。


    据平安信托和麦肯锡联合发布的中国信托业发展研究报告,目前中国信托公司从事主要业务之一私募投行业务,即撮合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机构客户,和有投资需求的高净值客户和机构投资者。这个业务模式贡献了信托业收入的49%,但私募投行业务具有高风险、高波动性的特点,该业务受政策监管和宏观经济影响较大,热点轮番切换,行业整体波动性较大。不具备持续盈利能力。中国信托业应该向三个方向进行转型:另类资产管理、新型私募投行、私人财富管理。


    另类资产管理是核心主业。以主动投资管理能力为核心的另类资产管理业务是信托公司相对于银行,券商,基金的绝对优势领域,是持续稳定的价值创造来源,应该是每个信托公司必须着力打造的核心业务。机构投资者和超高净值个人投资者群体的日趋成熟,国际范围内另类投资主流化的大势所趋,为开展这项业务提供了绝佳的历史契机。


    新型的私募投行仍将是一个核心业务,但需要优化和转型。与传统的高度依赖银行渠道的信托贷款业务不同,新型的私募投行业务必须做到对基础资产的专业化直接覆盖,并且建立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设计和私募发行能力。


    私人财富管理是加分项,有资源和能力的信托公司可以作为一个核心业务来打造。中国个人财富聚集的速度是惊人的,而且从2012年开始有加速增长的趋势。麦肯锡预测,个人可投资资产超过600万元人民币的高净值人士,到2015年末将达到约200万人,总资产约70万亿元,成为亚洲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在岸财富管理市场。具备一定规模和分销网络的信托公司可以战略性地涉足这块业务,进一步提升业务组合的稳定性和利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