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邮箱登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信托公司回归本源的三层要义
2017-08-03 来源:金融时报 浏览量:

近年来,我国的资产管理市场持续快速增长,截至2016年末,包括银行、信托、券商、基金管理公司及子公司、私募基金在内的大资管行业管理的资产规模已经超过100万亿,这其中信托管理的规模为20.21万亿,占比达到了1/5,从绝对规模和占比来看,信托业已牢牢占据了资产管理市场中的重要一席之地。与券商、基金系资管的持续高速扩张不同,近几年信托公司的管理资产规模增速有所放缓,为应对制度红利的削弱和同业竞争的加剧,信托公司纷纷谋求业务转型,在转型方向的选择上,信托公司既有结合自身特点和外部环境变化进行的自主探索,也有来自监管部门的政策引导,这其中回归信托本源成为共识。

回归信托本源究竟是指什么呢?正所谓“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在行业规模突破20万亿之际,我们对信托本源进行追根溯底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因为只有准确理解了信托本源的全部内涵,我们才能对过去所取得的成绩进行理性评判,才能明确未来我们要走向何方,能走多远。从监管机构的指引及近年来行业转型实践的体会来看,我们认为对于信托公司而言,回归信托本源包含三层要义。

首先,作为一个细分的金融子行业,信托公司区别于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管理公司的本质特征在于他是以信托业务为主业的金融机构,这也是2007年《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对于信托公司的界定。根据《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信托业务是指信托公司以营业和收取报酬为目的,以受托人身份承诺信托和处理信托事务的经营行为。信托业务是信托公司的主业,就如同存贷汇业务是银行的主业,经纪及投行业务是券商的主业一样。尽管银行、券商、基金等都在利用信托原理开展资管业务,但现行的金融监管法规还是赋予了信托公司开展信托业务的专营权。

对于信托公司而言,回归本源的第一层次就是指坚持以信托作为主业的定位,这个是相对于固有业务和其他业务而言。在2007年新两规出台之前,信托公司长期处于定位不清、主业不明的发展状态中,存贷业务、证券业务、固有投资业务一度成为信托公司的主业,有信托之名,而无信托之实,直到2001年《信托法》以及 2007年新两规出台之后,信托公司明确了以信托业务作为主业的定位,建立了以私募投行、单一受托业务为主的业务模式,信托业务收入才逐步成为信托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自2010年信托业务收入占比超过50%(58.6%)以来,信托业务收入对行业收入的贡献占比一直稳定在50%以上,平均贡献占比达68.35%,这说明信托的主业地位已经非常牢固。未来信托公司需要继续坚持主业方向不动摇,依托信托制度优势,更多地拓展属于信托本源的业务,深化信托主业的内涵,将主业进一步做精做强,树立自身在金融行业中的独特竞争优势。

回归本源的第二个层次指的回归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和受托服务三大本源业务领域。要弄清楚信托业务的本源,首先需要从信托制度的本质来进行分析。信托业务的开展依托信托制度,信托制度在本质上是一种集财产转移与财产管理功能于一身的财产法律制度安排。信托制度的功能决定着信托业务的本源,那就是为满足委托人在财产转移、财产管理方面的需求而开展的受托服务业务。

从信托公司的业务实践来看,过去,信托公司主要通过开展私募投行和单一受托业务盈利,其中私募投行业务扮演的是连接具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和具有理财需求的个人及机构的角色,在功能层面主要体现的是信托在财产管理方面的主动管理功能,即“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资产管理功能;而单一受托业务则主要体现的是信托在财产管理方面的事务性功能。资产管理业务毫无疑义是符合信托功能定位的一项本源业务,但他并不是信托本源业务的全部。除了财产管理功能,信托还兼具财产转移和服务功能,信托财产在独立性及风险隔离上的优势使得信托在财富管理、财富传承、公益慈善及事务管理服务等领域也有着广阔的运用空间。

基于信托制度的优势,信托公司的业务具有更为广泛的内涵,这也使得信托公司的业务不能和其他资管机构简单类比。近几年,监管机构对于信托公司的业务领域及转型方向的指导也处在逐步摸索和完善之中。在2014年《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银监办发[2014]99号)中,监管机构首次提出,“鼓励信托公司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将资产管理、投资银行、受托服务等多种业务有机结合,推动信托公司发展成为风险可控、守法合规、创新不断、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信托机构。”监管领导在2016年中国信托业年会上的讲话也指出,“今后信托公司要继续坚持信托本业为主体、固有和其他中间业务为补充的总体思路,逐步由受托人发起向由委托人发起转型,聚焦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和受托服务三大领域,提升专业的资产管理能力,构建比较优势。”2017年的信托监管工作会议讲话再次明确提出,“要督促信托公司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科学清晰的发展战略和可操作的业务规划,逐步回归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和受托服务三大本源领域,着力于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不断培育核心竞争力。”从这些表述可以看出,监管机构对于信托本源业务的认识已经非常清晰。

在监管的指导下,近几年,信托公司纷纷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人力资源结构以及风险偏好特征,围绕上述三大业务领域选择确立自身的转型方向和定位,并在部分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如基金化业务、股权投资、证券市场的主动管理、资产证券化及家族信托业务等,但整体来看,信托公司尚未树立自身牢固的核心竞争力,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仍有待进一步明确。

在资产管理业务领域,信托公司主要以债权模式和债性思维开展业务,募集资金用于向融资方提供债务融资,依靠对信用风险的把控,赚取资金端和资产端的利差收益,但这类业务存在隐性刚兑约束,收益与风险严重不匹配,其实质是类银行业务,这与资产管理机构依托主动的投资管理能力帮助客户管理资产并获取低风险的资产管理费收入的业务模式是不相同的。虽说过去信托公司通过主动管理的融资类业务为客户提供了大量预期收益型产品,树立了自身在资产管理市场中的一席之地,但是在结构调整、去杠杆、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这种业务模式已经呈现出有效需求减少、风险上升、盈利空间越来越收窄的趋势。未来信托公司还需要摆脱对传统融资类业务的依赖,积极转变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更多地向投资类业务转型,围绕特定实体产业领域、资本市场进行专业化运作,培育自身的主动投资管理能力,真正依靠投资能力来创造价值,将自身定位为价值链条中更高端更积极的角色,而非简单的提供债务融资,实现盈利模式从赚取利差向获得低风险稳定的管理费收入及超额收益分成的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升级。

在财富管理业务领域,基于信托制度在所有权及收益权分离重构、财产独立性及风险隔离上的优势,信托公司具有开展高端财富管理业务的独特优势。不过,信托公司不只拥有信托构架上的优势,经过在资产管理及财富管理市场上的多年打拼,信托公司在资产端、客户端、专业人才团队等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资源优势,具备为客户提供包括综合账户、产品、资产配置及其他增值服务在内的全套解决方案的能力,这是信托公司相比于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券商及保险等机构的优势所在。近两年来,信托公司积极推动财富管理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型,其重点就是加快了对家族信托业务的布局,聚焦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为他们提供“信托构架+私人银行”的特色家族信托业务。未来信托公司还需要进一步发挥信托制度优势,有效整合内部资产端、外部专业管理机构、客户渠道等方面的资源,围绕客户的财富保值增值、财富传承、税务筹划、家庭目标规划及慈善目的等需求,提供包括资产配置、专户理财、“家族信托+私人银行”在内的综合财富管理服务,重点打造自身在投资配置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塑造具有市场影响力的财富管理品牌。我们相信,通过在这一领域的持续耕耘,客户资产的雪球将越滚越大,并将为信托公司带来可预期的持续回报。

至于受托服务业务,本是信托业务的题中应有之义,将其与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并列作为信托本源业务,主要是为了突出信托的服务功能而非理财功能,三者相互区别,可以更好地体现信托本源业务的全部内涵。我们理解,受托服务主要是指为委托人的特定信托目的提供财产管理方面的事务性服务,财产管理目的不仅限于理财目的,还包括财产转移、安全、节税、保障消费、慈善等其他目的。我们曾经考察过台湾的信托机构,他们针对客户的信托产品的功能类型非常多样化,信托的服务功能在社会范围内得到了非常普遍的应用,较好地体现了信托制度的普惠性,这也正是国内信托公司尚未重视的领域。我们过去所从事的单一受托服务业务很多是分业监管所派生出来的简单、低附加值的中介业务,在去杠杆、防风险、严监管及监管统一的趋势下,此类业务存在的基石将逐步削弱,其前景不具有可持续性。回归受托服务之本源的核心指向应是资产证券化、慈善信托、企业年金信托、消费信托、养老信托、预收款信托、员工持股信托等新型的、更能体现信托价值的受托服务业务,要选择具有持续性前景、可规模化的领域比如资产证券化重点突破,全面提升专业的受托服务能力,使得信托公司的业务具有更多的独特性,能够为客户提供其他资产管理及财富管理机构所无法提供的个性化服务。

回归本源的第三个层次是指回归服务实体经济。 这个不仅是信托业的本源,也是所有金融机构的本源。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实体经济是金融机构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依托,实体不兴,金融何以焉附?2012年以来,国内经济增速持续回落,但金融机构的资产尤其是资产管理机构的资产规模却持续快速扩张,在管制放松的大背景下,各类资管主体开展了大量合作及交叉性业务,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依附于银行的各类通道业务规模急剧膨胀,这其中不乏多层嵌套及加杠杆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金空转、高杠杆及资金脱实向虚的倾向。今年3月底以来,银监会连续发布7项监管政策文件,这些政策主要针对银行近年来大幅扩张的同业投资及理财业务,其主要目的在于引导银行去杠杆、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银行是大资管市场上最主要的资金方和资产方,此次以银行为核心的去杠杆将对大资管市场带来深远的影响,并将推动信托行业回归本源的进程。

由于业务领域横跨实体、货币及资本市场,信托公司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工具服务于实体领域的各类融资需求,这种基于信托制度的综合性、灵活性优势使得信托公司与实体经济有着天然的粘合性。在近几年的转型中,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意识到了紧密服务实体经济需求的重要性,他们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的需要,不断拓宽自身服务实体经济的领域和范围,如通过产业基金的方式切入到医疗健康、绿色环保、新能源、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新兴领域,通过并购基金推动传统产业的重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做大做强,通过参与政府投资基金、PPP等大力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开展消费金融业务,践行普惠金融,这些探索夯实了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实体经济是价值创造的源泉,也是金融机构获取利润之本,未来信托公司应将发展战略及业务规划的落脚点放在支持实体经济上,主动去通道,缩短资金链条,提服务,降成本;应紧密围绕实体经济的需求,顺应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及创新驱动等国家重大战略,提供差异化的投融资服务,通过运用债权融资、股权投资、投贷联动、产业基金、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手段和方式,深度介入产业,实现更紧密的产融结合,引导社会资本进行更有效的配置,推动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去杠杆叠加的环境下,信托公司的转型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巩固信托主业地位,发展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及受托服务三大本源性业务以及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这三个方面的内容由表及里,共同构成了信托公司回归本源的完整内涵,代表着信托公司转型的根本方向。未来信托公司需进一步挖掘信托制度的优势,紧密围绕本源,顺应市场的需求,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在能发挥自身综合性、灵活性、专业化优势的细分领域精耕细作,培育主动管理能力,建立核心竞争力,将自身打造为业务模式清晰、盈利能力可持续、竞争优势突出的特色金融子行业。

(作者系长安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