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邮箱登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强监管格局下的资管变局
2018-05-30 作者:张末冬 来源:金融时报 浏览量: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资产管理业务规模约为100万亿元。4月末,《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标志着资管行业迎来强监管,相关金融机构需作出合规调整。

在5月29日召开的2018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来自银行、保险、证券行业的嘉宾就资管行业变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他们看来,100万亿元的资管规模并不是很大。比如,中国建设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中心总经理刘兴华就表示,国内金融体系表内金融资产约为253万亿元,而在全世界范围内,资管管理的资产和表内金融资产的比例是1∶1,中国离其差距还很大。“这样说来,资管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他强调。

但层层嵌套、风险隐藏,才是监管更需关注的问题。在瑞信亚太区环球市场研究部董事总经理陈昌华看来,刚性兑付是资管新规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他认为,这方面需有一个比较长时间的调整以及外部利率市场化的配合。

当下,各类型金融机构都已经开始调整业务。“从机构的角度来说,一定要尽快适应资管新规,尽早转型发展自己的资产管理业务,把大资管业务做成新的业务增长点。”刘兴华称。

“资管新规对银行资管意味着模式再造。”中国工商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高翀表示,10多年间,中国的大资管行业迅速发展到100万亿元的体量,银行资管也有22万亿元。他认为,资管新规落地后,银行资管在2.0时代仍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大体表现在四方面,第一,银行资管从投研能力到大类资产配置方面有着更强的优势;第二,银行资管在债权类、固收类投资方面有着更大优势;第三,非标资产换一个角度来看也是信贷类资产,而银行天生就是做信贷业务,对于信贷资产方面,银行系资管有着更强的资产获取能力;第四,银行体系有非常广泛的网点及非常强大的电子银行渠道,因此,在销售渠道方面,银行仍然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高翀认为:“有这四方面的优势,银行资管一定能够平稳渡过新规之后的过渡期,真正再造我们的投研能力、销售能力、产品能力、风险控制能力,打造属于我们未来的银行资管2.0时代。”

当然,资管新规影响的不仅仅是银行业,保险、证券、信托等也都囊括其中。中国人保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北川在论坛上表示,资管新规出台之前,保险资管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内部循环。新政落地之后,保险资管将与银行资管、证券资管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这对于我们来说,首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其次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提高机会。”在谈到合规调整时,他强调,首先要以实体经济为主体发展业务;其次,要围绕保险这一主业筛选客户,用保险产品锁定投资风险,并通过投资和保险的联动,增强客户的体验感及对客户的服务能力。“这样一种模式将会构筑一个新的有别于银行、有别于证券业的新的投资模式。”他强调。最后,保险资管还应专注未来金融转型升级的主导方向。

国泰君安证券副总裁、资管公司董事长龚德雄则认为,资管新规产生的积极影响在于,从市场结构来看,商业银行、券商、保险、信托、基金都会站在同一竞争起跑线上,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最大程度消除监管套利的空间。从机构自身来看,也有助于回归本源,进一步增强主动投资和创新能力,更好适应广大投资人不断变化的投融资需求。他表示:“未来,我相信,随着资管新规的执行,对于规范我国资产管理行业,促进直接融资发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都将具有重要的历史性意义。”

龚德雄介绍称,在资产管理领域,国泰君安证券也已经构建了集券商资管、公募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三位一体的全方位业务体系,此外,还在着力培育和形成市场领先的价值发现、产品创设、资产定价等专业优势。同时,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国泰君安证券也在稳步布局和储备全球的优质资产。下一步,对于整个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一方面将发展资产管理业务作为提升证券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抓手,更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好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目前,公司也正在构建基础资产产业化、投资工具组合化、资产配置全球化的业务发展逻辑,希望通过回归资产管理的本源,更好地推动和形成产业能力加综合金融的新业务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