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邮箱登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模逐渐扩大 模式日渐清晰 信托行业普惠金融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
2019-12-09 作者:胡萍 来源:金融时报 浏览量:

21.99万亿元的信托资产规模有多少投向普惠领域,目前并没有统一的统计口径。部分信托公司未公布相关普惠金融业务数据,如果将投向“三农”、小微、消费金融、慈善等领域的业务都归为普惠金融进行推测,保守估计行业内每年投向普惠金融领域的业务规模超万亿元。

服务普惠金融的初心应持续践行

“我们曾经为新疆哈萨克牧民购买摩托车发放贷款,摩托车是他们放羊的生产工具;为安徽的农民购买无人机喷洒农药发放过贷款;也为奔波于城乡的卡车司机购买卡车、垫付加油费和过路费而发放贷款,卡车是他们的生产工具。”云南信托总裁助理贾岩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很多服务案例让他们深切感受到普惠金融的初心是好的,应该持续践行。

不过,现实与梦想存在差异。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其合著的《贫穷的本质》中探讨了普惠金融的理念以及与现实真相之间的鸿沟。比如,菜市场的一个小贩申请到1000卢比贷款,后续还1004.9卢比。这个项目刚开始帮助到很多人,但后续发生了事与愿违的情况:一些借款者因无法还款而自杀。

贾岩也坦言,这几年普惠金融业务中遇到过客户投诉、组织架构调整受阻、收入与投入不匹配等难题。比如消费金融业务中涉及一类高额、低频贷款,这类客户的需求痛点就是收入和消费能力不匹配。

普惠金融的理念很好,但是如何在实践之中让梦想照进现实?如何让“初心”不至于在现实中“走形”?

贾岩表示,科技力量正推动普惠金融发生正向改变。一方面,科技提高了金融对一般人群的触达率,也降低了触达成本;另一方面,大数据提升了金融风控能力,针对过去没有信用记录或者信用记录薄弱的人群,科技方式提高了风险定价能力。“另外,从事普惠金融业务,不应为焦虑所驱动,而应被希望、被目标驱动,这是我对普惠金融初心的理解。”贾岩说。

信托在普惠金融中的角色

普惠金融涉及很多具体业务,比如消费金融、中小微金融服务、农村金融……各项业务之间也可能存在重叠。

依据行业公开可查询的信息,目前68家信托公司中,已有53家不同程度地涉及普惠金融业务。当前,信托行业开展普惠金融业务主要集中在小微企业、“三农”服务、消费金融、慈善信托等领域,服务规模在逐渐扩大,模式逐渐清晰,服务范围也进一步扩大。

云南信托牵头的一项中国信托业协会的课题研究表明,行业内开展普惠业务的信托公司面对的客户以及获客方式都有所区别,但却呈现出相对明显的特征与趋势。一方面,信托公司主要通过外部渠道获客,且通过助贷机构获客占主流,包括通过资产端平台或机构获客、合作方或核心企业推荐获客、终端APP线上获客、公司推广活动触达客户、通过政府部门推荐获客等;另一方面,信托公司普惠金融服务的客户较为集中,主要包括小微企业、低收入人群这两大领域,其中有71.9%的信托公司致力于服务小微客户,超过31%的信托公司致力于服务低收入群体,另外还有大量信托公司为其他客户提供服务,如信用卡长尾客户、贫困学生、城镇技术工人、职场新人、信用卡持有人、花呗用户等。

贾岩认为,以消费金融为例,信托公司在操作中可以从资金、风控、(获客)流量和运营四个方面参与普惠金融服务,但在经营战略方面,需要考虑好角色定位的问题:信托公司参与消费金融,可以做“运动员”,也可以做平台。平台型企业需要和合作者共舞共赢,能够服务更多用户;如果以“运动员”身份单干,虽然有可能短期挣到更多钱,但是没有办法让更多用户受益,体现不了“普惠”的意义。

普惠金融信托业务普及率提升

在业内人士看来,信托公司较早开展的普惠金融信托业务为公益信托。2001年,信托法出台后即有信托公司推出公益信托产品;此外,信托公司开展的相对较早的普惠金融业务还包括消费金融信托业务。2007年,外贸信托通过与消费金融公司合作为个人提供消费信贷服务;2008年至2013年,中粮信托和中航信托介入消费金融领域;2014年至2016年,新增11家信托公司介入消费金融信托领域;2017年至今,新增近30家信托公司进入消费金融信托领域。

除了消费金融,在小微、“三农”以及养老信托领域,信托公司也在陆续实践。比如,包括云南信托、外贸信托、中航信托、华能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均在探索通过供应链方式对小微企业提供普惠金融业务;2012年前后,中粮信托即借助集团优势,探索“三农”领域的信托服务,并在随后逐步发展;在养老信托产品方面,2014年,中信信托推出首只养老信托产品,开启了信托业为老年人提供养老金融服务的路径。此外,信托公司近几年还探索用其他产品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如为解决快递人员、农民工的工资顺利发放提供的信托产品服务等。

2018年信托公司年报显示,行业内约有29家信托公司在年报的战略规划部分提及普惠金融业务或者相关业务布局。另据中国信托业协会调研显示,截至2019年6月,有28%的信托公司已经开展了普惠金融业务,近三年累计业务规模超过1.74万亿元。其中,有14.71%的信托公司已经开展了“三农”金融业务,有52.94%的信托公司开展了小微企业金融业务。

业内专家表示,现阶段信托从事普惠金融服务的业务模式和对象比较多元化,商业模式逐渐清晰,产品形态也更加丰富,囊括消费金融信托、慈善信托、资产证券化、供应链、家族信托等多种类别。

科技驱动业务更具可持续性

上述课题研究认为,信托功能的发挥是信托公司参与普惠金融服务的基本前提;金融科技的运用使得信托公司业务具有可持续性,信托功能与金融科技双轮驱动使得信托公司开展普惠金融业务进入良性循环。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为积极布局普惠金融业务,信托公司纷纷投入资源布局业务系统,借助金融科技发展普惠金融信托业务。依据行业调研情况,目前有33家公司就普惠金融系统的投入情况进行了相应说明,包括金融科技运用系统、系统运用、系统投入、专业人员的相关情况。在普惠金融系统上投入超过千万元的信托公司在10家以上,包括外贸信托、云南信托、华能信托、华润信托、四川信托、中融信托等。参与普惠金融业务的信托公司多注重通过搭建系统实现对于普惠金融业务的支撑,既有内部自建也包括外部采购。

此外,普惠金融信托业务风险识别与控制也是业内关注的核心问题。在可以公开查询的开展普惠金融的53家信托公司中,22.06%的信托公司提到风控方面存在难点与困难,主要在于由于信托公司对于普惠金融业务缺乏足够的探索时间、足够有效的数据,或者存在合作方数据的欺诈等原因,导致信托公司对各群体各场景下的客户违约概率难以真正掌握,风险定价不好把握。对于普惠金融客群而言,过高的成本也让普惠金融服务获得的难度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