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邮箱登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多家信托公司探索设立养老产品
2022-10-08 作者:陈嘉玲 来源:中国经营网 浏览量:

当前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在加速落地,包括信托在内的各大金融机构也“摩拳擦掌”,在养老领域积极发力。

据了解,日前,在中航信托、中华慈善总会、中信银行等单位的共同推动下,中华慈善总会·中航信托·中信银行·东川壹号养老慈善信托落地签约。该信托主要用于委托人支持家乡养老事业,改善农村老人的生活水平。这也是信托公司践行金融机构社会责任、助力养老金融发展的一个新案例。

据相关报告显示,2035年前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人,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中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尽管养老信托起步较晚,但在养老需求与日俱增的背景下,依托自身禀赋优势,信托在养老领域仍有广阔的拓展空间。

成立近200单养老信托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获悉,前述新落地案例的主角之一——中航信托,在养老信托领域先行先试,取得积极进展,打造了一份信托突围样本。截至目前,中航信托推出的“鲲瓴养老信托”规模已超过30亿元,成立近200单。

中航信托副总经理、信托业协会养老信托专业委员会委员范华此前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在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中,基本养老保险作为第一支柱,占绝对主导地位;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作为第二支柱,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覆盖面较低、发展不均衡;第三支柱规模尚小,处于发展初期。因此,亟须包括信托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根据其资源禀赋推出差异化的养老产品,以满足不同类型客群的养老需求。”

受访信托业内人士表示,可以结合“三支柱”养老体系为基础构建养老信托业务体系。具体来看,第一支柱下的养老信托业务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业务和社保基金业务,如争取基本养老基金的受托管理业务机会、加强与社保基金的投融资业务合作,并争取社保基金适度投资信托产品。第二支柱养老信托业务包括年金信托业务和资金端年金投资业务。

养老第二支柱方面的实践上,中航信托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通过发挥主动管理能力,推出“天泓”系列信托产品,为多家企业年金管理机构提供配置服务。在此过程中,中航信托逐步构建了两大生态圈:一是构建年金管理机构生态圈,深刻理解长期资金资产配置规律和偏好;二是构建符合年金资产配置资产端交易对手生态圈,通过引进行业内资深人员,强化获取优质资产能力,逐步打造专业化年金配置服务品牌。

由于信托特有的财产运用、管理和分配制度高度契合企业年金管理需求,近年来,信托产品逐渐成为企业年金重要的资产配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企业年金配置的信托产品占比约10%,产品收益率高达6.01%。随着养老金相关政策的逐步完善,我国企业年金信托需求有望逐年上升。

“对于第三支柱,信托公司可以提供涵盖从个人养老账户的管理到配置养老金融产品的全链条服务。”中航信托相关负责人还表示,近年来,中航信托成立了专门的场景筹划团队,围绕“以场景筹划为引领的受托服务”思路,聚焦养老第三支柱探索,提供全方位养老服务。比如,2020年重阳节,中航信托推出的“鲲瓴养老信托”品牌系列,通过依托专属信托账户,创新性将养老服务、受托传承、投资保值三位一体有机结合;又如,中航信托于2021年10月正式落地的双受托制的物业管理服务信托,链接了社区发展的场景,对养老人群、特殊人群提供第三方养老照顾。

谋局养老生态圈路径

实际上,近年来,多家信托公司积极探索养老信托业务的创新发展。

本报记者梳理信托公司披露的2021年年报发现,将近10家信托公司在其中专门披露了养老信托业务落地的情况,且多数将养老信托作为家族信托整体框架下的一项服务,有的则将其作为养老慈善事业去进行。

据中国慈善网所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末,国内共有537单备案慈善信托业务,其中有78单包含助老扶老的慈善信托目的。

除了养老慈善信托外,通过信托实现养老规划和财富传承已有诸多实践。比如,外贸信托早在2016年就与兴业银行合作,推出了国内首款养老信托产品“外贸信托-安愉人生系列信托”。外贸信托随后在直销家族信托中也推出了养老系列产品。2021年4月,中融信托为家族客户设立首单承裔颐和系列养老信托,在家族信托中对受益人的养老规划进行充分约定。此外,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开展养老保险和保险金信托的创新探索,将商业养老保险金嵌入家族信托,将保险与信托相结合。

“与其他提供第三支柱金融产品的机构相比,信托公司开展养老信托业务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客群的独特性和信托制度的灵活性上。”百瑞信托博士后工作站研究员朱峻萱在研报中表示,从信托公司已经开展的业务情况,并结合养老金融产品定位来看,养老信托业务并不是让信托公司“另起炉灶”,而是充分发挥信托优势,在已有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围绕客户需求,将产品赋予养老属性。

朱峻萱建议,发展养老信托业务的路径(步骤)为:第一,发行设立符合要求的信托计划,作为养老金投资的标的资产;第二,自主发行管理养老目标证券投资产品,包括养老FOF、固收+产品;第三,发行设立多资产策略的养老金融产品——“标+非标”;第四,尝试将财富传承、养老消费权益等功能嵌入信托,打造特色化的养老服务信托;第五,积极探索养老产业信托,打造养老资金-资产-消费生态圈。

外贸信托战略管理部在《信托如何介入国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文中也指出,信托积极服务“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可探索四个破局点。一是为养老客户提供定制化、多元化养老规划和资产管理方案。二是加强符合养老资金配置需求的产品研发,积极申请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相关资质,拓展二、三支柱业务机会。三是布局优质养老领域企业股权投资,挖掘优质养老社区项目。四是探索养老服务的预付款信托,助力完善老年人权益保护的机制。

“信托行业在信托制度的赋能下,通过整合社会资源,能够构建真正的养老服务生态圈。”范华进一步表示,后续还将进一步在养老金信托、养老理财信托、养老服务信托、养老产业信托、养老慈善信托等领域持续发力。

上述受访信托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业内对养老信托市场很是看好,多家信托公司对此类创新业务给予了考核倾斜和资源扶持。但开展养老业务对许多信托公司来说仍是个相对陌生的领域,在业务模式、盈利标准、人才储备等各方面均存在较大挑战,在规范市场、制度保障方面也存在着一些诉求。

9月22日,由中国信托业协会举办的“养老信托制度建设与发展”主题沙龙活动上,有参会人士指出:“养老信托业务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相关法律法规尚待完善,非现金类信托财产登记、非交易性过户征税、税收优惠激励、相关业务资格缺失等问题,还需政府部门、监管机构、市场主体等多方协调配合、共同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