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邮箱登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资管业务监管“一盘棋” 信托公司如何落子?
2023-12-08 作者:胡萍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浏览量: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新的“三定”方案,信托公司与理财公司、保险资管同属于资管司监管,这种监管格局的调整势必对相关资管行业以及机构产生影响。在新的形势下,信托公司如何贯彻落实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的金融发展路线图,信托公司接下来转型还有哪些着力点?针对上述问题,《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本报专家组成员、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所长翟立宏。

《金融时报》记者:信托公司与理财公司、保险资管同属于资管司监管,这种监管格局的调整对信托行业来说有何重大意义?

翟立宏: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三定”方案,资管机构监管司承担信托公司、理财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非现场监测、风险分析和监管评价等工作,根据风险监管需要开展现场调查,采取监管措施,开展个案风险处置。

新设立资管机构监管司首先是统一监管和功能监管的重要体现。将信托公司、银行理财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全部纳入统一的监管框架下,表明未来监管将不再依据上述机构传统的行业名称标签,而是依据其所从事金融业务的功能特征,即只要做资产管理业务,都归资管司日常监管。另外,这也意味着以信托制度为基础的资管行业不仅只有信托公司,银行理财、保险资管等资管机构就交易结构来说都属于信托行业。

就信托公司而言,一方面,资管司的成立将拉平理财、保险资管、信托的监管规则。在此之前,理财、保险资管、信托分别由创新业务监管部、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以及信托监管部进行监管,因此仍存在部分监管差异。此举有助于对三类资管机构进行统一监管并进一步对齐监管标准,有利于资管行业整体发展;另一方面,资管司的成立也将统一同类机构的内部监管。未来,资管机构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依靠监管套利,而是凭借机构自身的投研能力、服务能力、管理能力等进行差异化竞争。

《金融时报》记者:从资管新格局,再到信托业务“三分类”,信托公司的展业逻辑是否发生了变化?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翟立宏:2018年《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发布实施以来,各类资管机构加快转型,依托专业能力实现特色化发展,市场格局和结构已发生深刻变化。在此过程中,信托业监管态势日趋严格,监管机构持续推动信托公司治乱化险,鼓励信托公司回归信托本源,引导信托公司走差异化发展之路。2023年《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三分类”)发布,正式确立了信托公司新的业务分类框架,将信托业务分为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并在每一大类业务下细分信托业务子类。“三分类”既是对资管新规的落实,也为各家信托公司的业务创新勾勒出差异化的新赛道。

“三分类”的落地实施将对信托公司未来展业逻辑产生深远影响。首先,信托功能定位明确,即信托行业功能定位为“提供信托服务”,其范畴远超资产管理的范围,信托业的新局面将会据此打开。其次,有助于形成行业通用话语体系,一方面,在制度上构建了信托业相对明确的顶层设计;另一方面,在业务基础上构造了信托行业的“通用话语体系”,形成了后续信托业发展的语料基础,并为信托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最后,“三分类”下资产服务信托的内涵和外延得到进一步强化,各信托公司应该以“回归本源”为核心,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方向,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在不断丰富服务内涵、创新服务种类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平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金融时报》记者: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为金融发展描绘了崭新蓝图,对信托行业来说,如何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

翟立宏: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这为信托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信托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就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正向作用,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作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新业态,信托行业一方面担负着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服务居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使命,突出人民性;另一方面不断践行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发展理念,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突出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特征。

信任是信托的核心,是其长期发展的根基。随着行业治理机制的不断完善,其制度优势愈发显现。信托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最大优势,就在于投融资功能叠加而形成的独特优势,这是信托回归本源定位进而发挥服务实体经济作用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信托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需主动发挥好长期资金汇集、优化资源配置、穿越周期波动的功能性作用,在响应政策号召的基础上,从多方面不断拓宽展业空间,以增强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助力高质量发展。

信托行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尤其需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未来,信托行业要在创新领域、本源定位领域和符合“三分类”监管政策导向的前提下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时报》记者:接下来,信托公司转型还有哪些着力点?

翟立宏:从“三分类”来看,一方面,资产服务信托是信托制度优势的核心体现,积极推进发展资产服务信托已成为行业的普遍共识,尤其是以家族信托、家庭信托、保险金信托为核心的财富管理服务信托发展空间广阔;另一方面,标品信托已成为信托产品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打造出让客户满意的标品信托产品已成为各信托公司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未来信托公司的转型升级可以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是加速落地资产服务信托创新业务。“三分类”对资产服务信托的分类最为细化,监管导向明晰,以资产服务信托为代表的创新型业务将加速落地。首先,以家族信托、家庭信托、保险金信托为代表的财富管理服务信托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在信托账户方面,未来,信托账户有可能成为家庭的标配账户,甚至有可能成为整个财富管理市场的基础工具,它能满足从普通家庭到高净值家庭金融领域和非金融领域的多方面需求;在服务场景方面,信托公司发力财富管理业务的主要着力点是整合资源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全场景”财产受托服务,未来,信托公司应在特定场景下获得委托人的需求,匹配以合适的业务品种,让客户真切感受到财富管理服务信托如何解决问题和提升生活质量。其次,随着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的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规模将大幅扩张,行政管理服务信托各类业务空间也将进一步打开,信托公司通过开展企业/职业年金信托业务,能够与其他各类服务信托业务形成协同效应,打造养老产业信托生态圈。此外,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风险处置服务信托等相关业务仍有待信托公司进行探索。资产服务信托是信托制度优势的核心体现,布局资产服务信托业务对于提升信托公司受托服务能力、促进信托公司业务转型具有重大意义。

二是夯实资产管理信托能力建设。当前,大部分信托公司已积累了庞大的高净值客户群,有稳定的直销和代销渠道,能够支撑标品信托业务的资金募集需求,但由于投研能力不足、人才储备较少,以及团队建设、系统建设缺失,使得标品信托业务在较大程度上仍依赖于私募基金、证券公司等来拓展。为推动标品信托业务高质量发展,信托公司未来应加强主动管理能力建设、专业化投资和运营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体系化的投研框架建立,并构建与标品业务特点相匹配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从产品设计、产品营销、信息披露、风险揭示、投后管理等全流程增强标品业务风险管控能力。

三是全面应用科技赋能。在“三分类”背景下,数智化将成为行业发展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的重要支撑甚至核心驱动。一方面,资产服务信托客户广泛、场景丰富、内容多样、周期长、重运营,对客户和渠道系统对接、智能化运营等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资产管理信托具有强科技、强数据、重模型的特点,信托公司加快资产管理信托与数智化融合,是在大资管竞争中立足的必要条件。信托公司数智化转型的核心是在坚持企业级架构基础上,以“中台思维”打通数据和流程。未来,信托公司需从业务价值链视角打通“数据孤岛”,实现数据、系统互联互通,展业能力“模块化、组件化、高可用、高复用”,以点成面建设数智化信托管理平台,链接“客群、渠道、员工、信托产品/服务”,形成“三分类”下信托业务创新和客户体验持续提升的数智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