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邮箱登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您的位置: 首页> 行业研发 > 业务探讨
业务探讨
那些年 我们追过的信托
2013-09-27 作者:曹庆展 来源:格上理财研究中心 浏览量:

    格上理财导读:传统信托有传统的“端庄”,另类信托有另类的“妩媚”。历久弥坚也好,昙花一现也罢,不论什么产品,投资者都要关注产品本身、细数其风控措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是谁能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


    自2007年新“一法两规”实施后,信托业规模实现跳跃性增长,截至今年2季度末,我国信托资产规模余额为9.45万亿元。信托从曾经的金融边缘企业一路扶摇直上,发展为如今仅次于银行的金融支柱。漫漫风雨路,总有些产品类型经久不衰,比如说房地产信托、基础产业信托。但同时也有一些曾引领风骚的信托产品慢慢淡出投资者的视线,比如酒类信托、矿产信托、艺术品信托。


    那些年,我们喝过的酒
    早在2009年伊始,华润信托就与中粮集团合作,推出“中粮君顶葡萄酒收益权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自此揭开了酒类信托盛宴的序幕。2010年5月,工商银行与泸州老窖(推出了国内首款白酒信托产品“工行-泸州老窖特曲绝版老酒信托计划”,白酒类信托逐渐走上金融舞台。


    酒类信托发行一般是通过购买各类高端酒,价格上涨后出售获得信托收益;再就是由信托计划购买相应酒类资产的收益权,在信托产品到期时,投资者既可选择现金,也可选择提取实物。这种创新模式再加上其不菲的收益使得酒类信托迅速升温。据格上理财不完全统计,酒类信托盛行于2011与2012年,两年各发行11只产品。截至2013年8月底,存续期酒类信托产品有14支,规模12.18亿元;已到期实现分配产品15只,规模17.93亿元。


    当然,收益与风险并存,酒类信托投资波动性较强,面临多重风险。2013年度目前也仅发行了3只产品。首先是价格下调风险。从“塑化剂”、“勾兑门”到中央严控“三公消费”以及“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实施,一系列影响因素使高价白酒从根本上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支柱,原本一路高歌猛进的高端白酒行业遭遇了多年未有的“寒冬”。从二级市场来看,以贵州茅台为例,2012年7月16日该股创下266元的高价后,一路走低,2013年9月24日仅报收于136.8元,降幅达48.6%,几近腰斩。其次则是信息披露风险。部分酒类信托产品信息披露不充分,甚至连投资顾问的信息都不愿意公开,投资者往往缺乏对产品的必要了解。因此,投资者在购买酒类信托产品时,首先要留意酒品的价格走势,避免被过高的收益率迷惑;其次要注意相关风险条款,关注受托人以及投资顾问的相关项目运作经验。

 

    那些年,我们挖过的矿
    据格上理财不完全统计,2009年及之前,共发行35只矿产类信托,2010年则有78只发行成立。此后随着“十二五规划”的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逐步落实,煤炭行业加快了重组步伐,导致矿企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加大,推高了矿产信托的收益率,使矿产类信托发行量一路上涨。此外,监管层相继窗口指导房地产信托、叫停票据类信托业务和同业存款业务等,也迫使信托公司将业务重心转向当时如日中天的矿产信托。2011年矿产信托发行达到顶峰,全年累计发行成立170只产品;2012年虽然有所回落,也有128只产品成立。目前,存续期矿产类信托产品有240只,规模520.72亿元;已到期产品205只,规模325.48亿元。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矿产类信托风险点的不断暴漏,其发行成立逐渐退烧,回归理性。2013年前8个月仅有34只矿产信托问世。


    矿产信托风险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所有权的问题。我国法律明文规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而矿产信托通常采用受让权益、股权投资或信托贷款的方式,多涉及到矿业权的获取和转让,需要政府部门进行法律审查批复,这对矿产信托的运作带来了一定的政策风险。第二,矿产信托的抵押物估值以及信托财产的回流来源于背后的矿产资源,而矿产资源绝大多掩埋于地下,对其储藏总量的判断主要通过勘探预估得出,存在实际开采量与探明的可采储量不符的风险。第三,大宗商品价格也是一重大影响因素。如果市场不景气,导致下游企业需求减少,矿产价格下跌,存货大量积压,将会大大影响矿企的现金流,造成信托还款压力。此外,矿产行业一向都是高风险行业,近年来大型矿难事故更是频频发生。一旦出现矿难,监管当局就会要求暂停作业进行安全整改,有的甚至要求停止矿山勘查、开发,这样的处罚对矿企来说是非常致命的,也给信托收益的兑现也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那些年,我们收藏过的艺术品
    由于经济增长、富裕阶层迅速崛起及收藏队伍的扩大,再加上藏家、画廊与拍卖行之间的进一步整合,2009年,国投信托推出了国内首款艺术品信托--“国投信托-盛世宝藏1号保利艺术品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据格上理财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8月底,存续期艺术品信托54只,规模36.7亿元;已到期产品37只,规模33.87亿元。


    随着艺术品拍卖频创天价,艺术品信托水涨船高。2010年共发行14只艺术品信托,2011年与2012年分别发行35以及29只产品。然而,2012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冲高回落,亿元拍品风光不再,包括传统书画和当代艺术在内的所有艺术品的拍卖成交量和成交额均表现不佳。及至2013年,前8个月仅发行12只艺术品信托,同比大幅缩水。

 

    原因有二:一是因为艺术品不确定性强,评估、鉴定、保管、保险等一系列问题都有不确定性,因此风险不好把控;二是艺术品拍卖价格缩水,市场热度降低。

 

    在本就投机泛滥、缺乏监管的艺术品市场,艺术品信托的潜在风险考验的或许不止是信托产品本身。首先,艺术品信托市场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市场,艺术品本身的价值评估和真伪鉴定是其最重要的环节。而目前市场上,并没有一个艺术品价值评估的统一标准体系,专业权威的鉴定机构也相对缺乏,导致假冒艺术品盛行。其次,我国艺术品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产业链尚未成熟,对于艺术品的运输、保管等很难达到国际标准,也制约着艺术品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此外,目前艺术品信托退出方式单一,因此对艺术品的价格更为敏感。由于艺术品不仅在拍品的总量上呈现逐步下降趋势,高价藏品价位与往年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艺术品信托遭遇寒冬。


    传统信托有传统的“端庄”,另类信托有另类的“妩媚”。历久弥坚也好,昙花一现也罢,不论什么产品,投资者都要关注产品本身、细数其风控措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