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邮箱登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信托开户重启 证券信托格局生变
2012-09-10 作者:黄婷 来源:第一财经 浏览量:

    “对那些在过去三年靠卖信托证券账户赚得盆满钵满的信托公司而言,好日子就要过去了。”在听到信托证券账户重启的消息之后,广州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忍不住在自己的QQ签名上“挑衅”了一下信托公司。


    8月31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登公司”)发布的《关于信托产品开户与结算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信托公司可自行开立证券账户参与证券交易,或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选择委托基金公司专户理财、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参与证券交易。


    这意味着,冰封三年之久的信托证券账户开户即将重启,而阳光私募过去三年由于账户稀缺而被迫要承担的高额账户费用也将大幅降低。


    而在过去三年旱涝保收的信托公司面前,一张惨烈的竞争图纸则正在缓缓打开。


    信托业三年规模大跃进
    从2004年赵丹阳在深国投发行第一只阳光私募产品开始,信托模式就成为了国内阳光私募产品的主要通道。


    而在2009年7月,由于信托公司滥开账户打新股,中登公司一纸禁令暂停了所有信托公司的证券投资开户申请。


    自此三年多的时间内,一些拥有大量存量账户的信托公司开始过上了“卖账户”的幸福生活。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晓江指出,信托产品开立股票账户自2009年以来一直处于关闭的状态,但是2009年以来阳光私募行业的快速发行使得信托的供求出现了严重不平衡,投资顾问“一号难求”的境地进一步推高了信托的费用。


    由于信托证券账户的“稀缺性”,新的私募难以获得账户,闲置的信托证券账户一年的账户管理费从2009年的30万元左右被炒高至两三百万元。


    同时,高额费用之下,一些信托创新如TOT(信托中的信托)、伞形信托、有限合伙制套信托等模式应运而生,用50万元甚至更低的门槛吸引投资顾问。


    虽然信托账户费用高企,但在这三年内阳光私募行业却实现了整体的大跃进,信托公司在阳光私募产品上的格局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从规模上看,2009年年底阳光私募信托产品整体规模在400亿元左右,到2011年年底,阳光私募行业总体规模已经迅速扩张到1600亿元左右。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存续期内的阳光私募信托产品共有1796只,其中非结构化产品1467只,结构化产品329只。而在2009年底,非结构化的阳光私募信托产品仅有348只。


    从各家信托公司发行的产品数量上看,2009年年底前发行的非结构化信托产品中,就有31.94%的产品是由华润深国投发行;中融信托的产品数量排名第二,占13.77%;平安信托的产品占11.43%、中信信托占7.28%。作为首只阳光私募产品的“孵化地”,当时,华润深国投在阳光私募信托产品中的“老大”地位不容动摇。


    但在信托证券账户暂停之后,一些拥有大量存量账户的信托公司在这三年多来迅速崛起,而缺乏存量账户出售的信托公司的市场份额则逐渐下降。


    在2010年以来发行的非结构化信托产品中,平安信托占13.97%,成为全部信托公司2010年以来发行阳光私募产品数量最多的信托公司;中融国际信托发行的产品则占了12.71%,排名第二;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则以9.51%市场份额在三年内跃居第三,而在2009年年底前它的市场份额仅有3.64%。而“老大哥”华润深国投由于缺乏存量账户,市场份额从2009年年底的31.94%一举下降至6.11%。


    账户管理费降低不可避免
    “现在每家信托公司内部都在讨论,信托证券账户一旦放开,信托公司之间肯定会产生新一轮的竞争,信托格局必然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一位信托业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说。


    华润深国投证券投资部的一位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华润深国投已经将这次机会看作是三年来“卧薪尝胆”之后的一次发力机会。


    “我们现在正在积极作准备,短期内就会有一套应对信托证券账户放开的整体方案。”华润深国投证券投资部的一位负责人说。


    “首先,一开始信托公司之间的一轮价格战是不可避免的。”该负责人表示,因此,现在各家信托公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核算信托证券账户的成本,以应对一触即发的价格战。


    在信托开户暂停以前,信托公司也会向阳光私募按产品规模比例收取账户管理费,比例一般在1%-1.5%。在当时,成立一只3000万元规模的信托产品,阳光私募每年向信托公司缴纳的账户管理费也就是30万元左右,一些信托公司甚至还有“砍价”的空间。


    但在信托证券账户暂停开户之后,信托公司开始要求阳光私募发行一只信托产品每年最低账户管理费在100万以上,高峰时的价格甚至达到300万-500万元/年。


    “信托证券账户开通之后,账户管理费基本上会回到以前,按照1%的比例进行收取,对阳光私募成立产品的规模限制和最低管理费的限制也会放宽。”上述华润深国投人士表示。


    但上述人士也指出,对于大型信托公司而言,发行一只信托产品不仅仅是私募口中开个证券账户那么简单,还需要对投顾进行资质审核,另外还有平台管理、团队的投入等,基本上做一单业务需要的费用必须在50万元以上信托公司才有钱赚。


    “因此,即便是出现价格战,对大型信托公司而言,50万一年的账户管理费还是不能少的。”该华润深国投人士说。


    另一家大型信托公司的相关人士也对本报记者表示,信托证券账户的价格未来出现下降是必然的,但是信托公司还是会要求阳光私募发行一只产品规模至少也要在5000万元以上,而收取账户管理费的比例仍会是1.5%-2%。


    “虽然现在很多信托公司还在‘死扛’,对降低账户管理费并不松口。但是只要有一家信托公司开了头把价格降下来,降价潮就势不可挡了。”广州一位私募基金经理说,竞争力不足的小型信托公司到时更是撑不住,20万一单也得做。


    倒逼信托公司服务升级
    “过去三年,都是我们求着信托公司买账号,现在角色调换过来了,轮到我们去挑信托公司了。”深圳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对记者说。


    一些意识到行业变局的信托公司也早已蓄势待发,开始寻找自己的竞争力所在。


    华润深国投证券投资部的一位负责人就表示,华润深国投接下来会把对阳光私募业务竞争重点放在对冲产品的发行上。


 

    “从发行的角度看,目前市场一直很低迷,纯粹证券管理型的产品基本上发不出去,结构化产品投顾又不太愿意做,对冲产品还比较受欢迎,但目前已经拿到股指期货牌照的信托公司就只有几家,所以我们还是有很大的优势的。”该华润深国投人士说,在信托证券账户重启消息出来之后,近几天到公司进行业务接洽的投顾有很多,其中大部分也是咨询对冲信托产品。


    “我们发现,一些原来没发过公开产品但有期货和证券投资经验的投资人现在发产品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认为信托账户成本降下来是他们进军市场的好机会。”上述华润深国投人士说,未来可以预见,阳光私募领域会逐渐出现一批新的力量,带着一些新的投资策略进入到市场当中。


    另一家大型信托公司的相关人士则表示,信托证券账户放开之后,也会倒逼信托公司进行服务升级,单单靠卖账户已经不能适应行业的竞争了。


    “我们未来会重点发挥我们多方位的信托优势。”上述信托公司相关人士说,包括在产品发行上利用我们的客户资源为私募提供资金来源,发挥研发团队的支持作用,发挥系统的便利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