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邮箱登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证券账户重启遇冷 信托业自言风险大
2012-09-10 作者:朱熹妍 来源:经济观察报 浏览量:

    冰封3年后,信托公司又重新可以自行开立证券账户参与二级市场交易。日前,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关于信托产品开户与结算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信托公司可自行开立证券账户参与证券交易,或按市场化原则,自主选择委托基金公司专户理财、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参与证券交易。


    此次信托账户重开,市场观点认为是监管层鼓励私募等各类资金积极进入股市,促进股市活跃度的举措之一。


    不过,截至目前此举对于市场的刺激并不强烈。虽有私募表达有发新意愿,信托公司却反应冷淡。新政并未带来发行热潮。


    一位中型信托公司的负责人表示,因为行情原因,即使账户重开,公司对发行证券类产品兴趣也不大。


    之前,账号问题一直是制约阳光私募发行的一大因素。因为账号有限,新产品发行的通常做法是租借之前信托公司注册的账户,这样需要交纳200万元的年费。一些这两年新成立的信托公司也会变通处理,采取与阳光私募共同成立有限合伙公司的方式申请账户,再由信托监管。无论以上何种方式,阳光私募发行成本都在无形中上升。


    新政的出台确实降低了证券类产品的发行成本。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调查,信托账户重开后,71.86%的私募表示有发行新产品的打算,仅有9.39%的私募明确表示不会发行新产品,18.75%的私募持观望态度。


    但发行渠道——信托业内对此反应却并不热切。随着股市跌跌不休,信托与阳光私募的关系已从2009年-2010年的蜜月期降至冰点。上述信托负责人表示,公司今年只发行了一只阳光私募基金产品。


    对于证券产品的悲观情绪弥漫于整个信托业。中融信托一位资深业务经理透露,自去年四季度以来,中融信托就放缓了开放式阳光私募发行节奏。“这几天,也有人打电话说想发基金,但是我都拒绝了。”他表示,拒绝的原因是专攻二级市场的私募产品现在是规模小不挣钱,弱市中风险还大。


    目前,市场上发行的阳光私募多在千万级别,信托按照规模的1%-1.5%收取管理费用。1亿元的产品管理费用也不过百万。这对于快速发展的信托来说,吸引力远不如其他产品。


    回避证券市场风险,成为很多信托公司的产品设置准则。上述信托人士表示:“证券产品的风险甚至大过银信合作。”


    在与阳光私募的合作中,信托公司通常的做法是,监管账户、设定投资规范与风险进程管理,根据对私募基金阶段性的营利情况的审查,会提出相应的预防风险的举措——在他们预期收益不好时(预期违约),便会对基金提出止损或者补充资金、担保的要求。如果基金没有提出很好的止损措施,又不愿意补充资金和担保,信托公司会召集受托人大会投票,决定是否清盘。在整个资本市场行情不好的态势下,私募基金清盘屡有发生。


    “我们只能监督他们下单买的是不是过度涨幅、ST股。但是不能判断他们到底应该买哪只股。”对于这样的监管制度,信托方面惴惴不安,而私募基金管理者却认为,这样的“风控”让基金束手束脚,错失机会。


    不过渠道的冷淡终究只是信心问题。北京源乐晟投资总监曾晓洁就曾对媒体表示,目前阳光私募发展不尽如人意,根本问题不在于信托账户成本过高,因为可以通过券商资管等其他渠道发行产品。她认为,阳光私募的问题在于不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