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邮箱登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平台债务化身应收账款信托 “地方政府信用”牌含金量各异
2012-10-09 作者:徐天晓 来源:证券日报 浏览量:

    数据显示,前8个月成立551款基础设施信托产品,共募集1257.94亿元,占比为26%


    以基础设施信托为代表的信托产品贡献了今年以来新增信托规模的逾1/4,也成为今年大小第三方平台乐意为客户推荐的主打产品。而在土地财政吃紧,地方政府债台高筑的背景下,以往的基础设施信托中,贷款类产品日渐减少,取而代之的则是应收账款类产品。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指出,在投资拉动经济的影响下,今年以来各地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项目比较多,情况或会持续全年。由于应收账款类信托的增多是在地方政府负债较高的情况下产生,这就需要投资者投资之前辨认地方政府财力、已融项目负债情况等因素。


    应收账款类基建信托大行其道
    近期,以应收账款为主要投资标的基础设施信托增长迅猛。


    9月初,一款应收账款类基础设施信托计划——陆家嘴信托-连云港江苏润科应收账款收益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现身一些第三方公司的网站。项目资金用于受让江苏润科因代建康达学院迁建项目和凌州路道路项目而享有的对园区管委会约5.6亿元的应收账款。转让价款用于江苏润科代建的康达学院迁建项目以及凌州路道路项目的建设。江苏润科对转让标的应收账款收益权具有到期回购义务,产品同时连带连云港市财政局、人大预算及市城投等做担保。


    这也是近期众多应收账款类基础设施信托基本模型:信托公司募集资金投资于地方平台或地方财政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收益权转让给信托计划,以地方财政或平台后续通过应收账款回收等资金流入手段作为信托受益来源。信托计划捆绑地方财政、平台公司等作为担保,控制风险。


    本报记者简单浏览几家第三方网站发现,其中一家网站目前在售的应收账款类信托多于5款,而几家网站累计,在售应收账款类信托产品至少超过10款。


    陆家嘴信托成立于今年的2月底,对比其成立至今发行的为数不超过40款的集合信托产品可以发现,应收账款类信托已经达到了16款之多,而其旗下专门运作应收账款类信托的信托系列“润和”从5月份至今已经成立了13款之多。


    陆家嘴信托只是众多“嗅到”应收账款这一机会的信托公司中的一员。相比之下,更多较大规模的信托公司发行规模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传统业务不景气的背景下,投资意愿强烈的地方政府与融资乏力、面临业绩压力的信托公司不谋而合。据有关媒体披露的数据,今年来应收账款类信托已成立近500亿元,且下半年增长明显。


    “地方政府信用”仍需区别对待
    无论这个信托产品投资的是平台公司、不良资产包还是等等,贴上“地方政府信用”的标签都能成为第三方公司令投资者安神的良药。


    事实上,在今年如火如荼的基建投资过程中,基础设施信托已经成为第三方推销产品的主力。而基建信托背后的“地方政府信用”也成为产品金字招牌,产品投资标的资产质量则或多或少被罔顾。


    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信政合作火热原因在于,资金需求方政府融资平台由于土地财政大幅下降,续建和新开工项目的资金难以为继,而最大金主商业银行的贷款闸门始终被监管机构控制,不得以需求方双管齐下,一方面被迫提高收益率将眼睛直接盯向信托,另一方面向银行施加压力,迫使银行动用表外资源绕道信托。


    “信托公司对于地方财务的风险有自己的预判,通过相关产品信息我们能看到,相比之前,今年的产品都设置了更多的抵押及担保措施。”北京一第三方人士对记者表示。记者仔细比对了相关产品的信息,在第三方网站对应收账款类产品的抵押质押措施的评分中,多数为满分。


    “虽然“地方政府信用”使得该类产品相对安全,但是投资者选购时仍需辨认地方政府财力、已融项目对财政的压力等多种因素。”


    基建信托“点燃”全年行情
    用益信托分析师李旸对对本报记者表示,由于目前总体经济形势不太乐观,从投资的角度讲,今年以来尤其是下半年各地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项目比较多,情况或会持续全年。


    用益信托提供的数据显示,8月份基建信托成立产品83款共171.22亿元,占总成立规模的29%,其投向主要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1-8月份的成立数据来看,各领域融资占比整体较为均衡,但可以看出,基础产业领域的融资占比呈上升趋势,前8个月共成立551款产品共募集1257.94亿元,占比为26%,较上月统计时的占比(23%)有所上涨。而同期房地产信托与工商企业信托的募资规模仅1040亿元与922亿元。